日常生活中,一把茶壺配五六個茶杯不是問題,不會有人求是論道;但如果是一個茶杯配上五六把茶壺,這即便不是問題,也難免不讓人“說三道四”,以為笑談。而恰恰就是這一奇怪的現(xiàn)象,學界不僅司空見慣、未置可否,反而習以為常、競相仿效。這就是“一文養(yǎng)多題”即“一篇論文養(yǎng)活多項課題”的不正之風。
隨便翻閱一份學術期刊,我們可以發(fā)現(xiàn),一篇論文末尾注明的“基金項目”,少則一兩個、多則五六個課題一字排開,什么“國家級課題成果”、“部級課題成果”、“博士博士后基金成果”、“省級課題成果”、“廳局級課題成果”等等,有的還要加上本單位的“課題成果”之類。如此亂象,不能不引起我們學界的警醒與反思。
事實上,一件事情三言兩語或者可以說得清楚,一個問題一五一十或者也可說得明白,而一項課題,則不見得一篇論文就能論證透徹。顯而易見,“一文養(yǎng)多題”的危害,不僅滋長了學人的浮躁之氣,也助長了學界的不正之風。對此不正之風,應予嚴格治理,使其像前幾年“瘋狂的一稿多投”那樣成“過街老鼠,人人喊打”!
首先,要把好課題申請關。只需在時間段上,規(guī)定課題申請人三五年之內只能承擔一個課題,防止重復申報、交叉申報。這樣,課題的質量和科研的水平都將得到有效的保障和提升。實際上,一個課題申請人在同一時間段內“擁有”多種多項的課題,本身就是一種不符合科學研究規(guī)律的反常現(xiàn)象,應該從源頭上剎住“一文養(yǎng)多題”的不正之風。
其次,要把好課題立項關。負責課題立項評審的專家要有全局觀念和大局意識,在審讀課題申請書時著重于該課題研究領域的狀況、研究內容及創(chuàng)新之處;在前期成果方面,雖然看不出所填論文論著是否“一文養(yǎng)多題”,但總是可以讀出其與該課題的關聯(lián)因子;尤其是所填的前期課題,如果只是題目的變化,基本就可以剔除,或者降低權重。如此,當可在立項環(huán)節(jié)遏制“一文養(yǎng)多題”的不正之風。
最后,要把好課題鑒定關?蒲姓n題的鑒定工作,既是課題責任人心血與智慧的展示,也是課題鑒定專家學識與水平的鑒衡。課題的科學性、先進性、應用性、影響力等等,全在鑒定專家的壸奧之中。從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(guī)劃辦公室近期公布的幾起被撤銷的課題來看,對學術不端行為確實起到了震懾作用。只要把“一文養(yǎng)多題”現(xiàn)象作為一個“問題”來看待,在課題結項環(huán)節(jié)嚴格把關,不留情面,當可徹底剎住此股不正之風。
(作者為上饒師范學院教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