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2019中文字幕大全视频10,一出一进一爽一粗一大视频,中文www天堂网,中文字幕日韩三级片,亚洲欧洲av一区二区久久

舊版網(wǎng)站入口

站內(nèi)搜索

法學研究要擺脫教條束縛——訪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教授桑本謙

2014年04月18日10:47來源:中國社會科學報

日前,圍繞法學研究和法學教育等問題,本報記者采訪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教授桑本謙時,他表示法學研究要回到問題本身,擺脫教條的束縛,關注法律制度的后果。

警惕法治浪漫主義

《中國社會科學報》:有觀點認為,法律作為推進社會變革的工具,其重要性日漸凸顯,您如何評價這一觀點?

桑本謙:我認為,迄今為止,還沒有令人信服的數(shù)據(jù),甚至也沒有恰當?shù)姆椒ê鸵罁?jù),來準確評估法律在推進社會變革的過程中所發(fā)揮的作用。其實很可能某些法律變革只是社會變革的結果,而非原因或動力。但由于社會變革通常會以法律變革的形式表現(xiàn)出來,所以總體上,法律在推進社會變革中所發(fā)揮的作用,更容易被高估,而不是被低估。因此,在社會轉(zhuǎn)型期,法治浪漫主義比法治保守主義更需要警惕。

《中國社會科學報》:您如何看待法學研究的現(xiàn)狀?

桑本謙:30多年來,法學研究的進展很快,收獲頗豐。但法學研究也存在很多遺憾,其中最大的問題是缺乏社會科學的支撐。這就導致了法學研究的教條化,當遇到法律難題時,研究者習慣從某個教條尋求啟示,而忽略問題本身的經(jīng)驗要素。

司法改革不能單靠信念,它必須指向問題。無論從生物多樣性,還是從社會分工的角度,法學研究者都應盡可能擺脫教條的束縛,回到問題本身,關注法律制度的后果,用社會科學的方法,進行更加深入也更加可靠的研究。

經(jīng)濟分析方法揭示法律邏輯

《中國社會科學報》:近年來,法律經(jīng)濟學地位日漸提高,對此,您怎么看?

桑本謙:經(jīng)濟分析方法對于法學研究的最大貢獻是真正揭示了法律背后的邏輯。由此,面對法律制度,我們不再只是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”。

有些學者指責法律經(jīng)濟學忽略了法律所追求的公平、正義,是對法律經(jīng)濟學的一種誤解。事實上,法律經(jīng)濟學提供了一種關于公平、正義的相對完整的理論,所以公允地說,法律經(jīng)濟學是公平、正義的拯救者,而不是摧毀者。

“公平感”是人們在進化過程中逐漸獲得的一種道德直覺。如果在某個社會中,被大眾接受的公平觀念與利益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原則背道而馳,那么這個社會就很容易成為生態(tài)競爭中的失敗者。這意味著,人們共同認可的公平觀念與經(jīng)濟學邏輯是大致吻合的。

人們傾向于用公平的概念去解釋法律。如果絕大多數(shù)法律制度與人們接受的公平觀念恰好吻合,人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將公平視為制定、解釋或評價法律的依據(jù),乃至將公平視為法律追求的“價值”。然而,支配法律的經(jīng)濟學邏輯和大眾認同的公平觀念并不總是完全合拍。比如,“父債子不還”,拒絕懲罰“見危不救”,規(guī)定豁免和特赦等,都不太符合人們心目中的公平觀念。造成這種現(xiàn)象的原因是:一方面,法律追求其預設的社會目標,被大眾接受的公平觀念只是影響法律的其中一個因素;另一方面,人類進化的速度跟不上社會變遷的步伐,面對眾多新問題的處理方案,人們的公平感還沒來得及完成進化上的自我調(diào)適。

此外,法律應當追求公平或正義,但不能無視成本。這意味著,公平和正義都不是無價的。從決策者視角來看,除非資源無限可取或預算不受約束,否則世界上沒有無價的東西。所謂“正義無價”、“自由無價”都只是修辭而已。

市場決定“卓越”標準

《中國社會科學報》:目前,“卓越法律人才培養(yǎng)計劃”已全面實施,您如何看待卓越法律人才的培養(yǎng)?

桑本謙:關于培養(yǎng)卓越法律人才,我的思路是以市場為導向。誰來確定“卓越”的標準?不是政府,也不是法學院,而應是市場,以需求引導供給。

我們必須清楚,不是市場需要什么樣的人才,我們就有能力教育出什么樣的人才。教育目標的實現(xiàn)程度受各種現(xiàn)實因素的約束。市場期望的“卓越法律人才”應該具備的某些素質(zhì),是法學教育(至少是法學院的教育)無能為力的。目前,法學院的教育以講授為主要方式來完成知識的傳遞,但“卓越法律人才”所應具備的許多知識,尤其是技能,是不可言傳的。這意味著,堪稱“卓越”的許多素質(zhì)是教不來的。因此,我們應把有限的教育資源投入到教育能夠發(fā)揮用武之地的地方。

教育的天職是傳播知識,傳播那些能夠通過語言來傳播的知識。我們還是要教給學生,關于某個問題,法律是怎樣制定的,法律為什么如此制定,法律背后的邏輯究竟是什么。我們無法保證學生將來不會犯錯誤,但我們有能力減少他們在未來犯錯誤 (知識性錯誤)的概率。等到他們成為法律決策者時,他們就會更加深謀遠慮。也許,我們永遠無法定向地把某個或某群特定的學生培養(yǎng)成“卓越法律人才”,但我們有能力提高他們成就卓越的概率。(記者 張杰)

(責編:趙晶)